光明日报记者 张 蕾 任 爽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李 层
6月15日13时3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遥八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刷新了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相关资料图)
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达1.3吨(轨道高度700公里),可支持单星、多星并联、串联、搭载等多种形式的发射需求。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二丁火箭总设计师李建强介绍,一次性将这么多卫星安全、顺利地送入轨道,首先要解决卫星在整流罩内的布局问题,不仅要保证“坐得下”,还要“坐得舒服”。为此,研制团队梳理卫星的结构和任务需求,挖掘潜能、优化布局设计,最终采取“38颗卫星壁挂+3颗卫星侧壁”的搭载方式。
卫星“座椅”由多星适配器和下方的锥形支承舱组成。为了便于星箭联合操作,4米高的多星适配器被分成上下两个中心承力筒。“其中,38颗卫星绕中心承力筒按列布置,并保证彼此间的安全距离——如此一来,多星适配器就可‘座无虚席’,但如果为新增‘座位’而一味增加承力筒的高度,‘乘客’在飞行阶段将会面临难以承受的振动和颠簸。”李建强强调。
为了让41位“乘客”畅享舒适的飞行体验,研制团队有效利用整流罩内的空间,让适配器下方的“乘客”挪了挪“脚”,又在支承舱开辟出3个“专座”,使41颗卫星都能顺利“上车”。
卫星数量越多,分离出去后在轨道飞行碰撞的风险就越大。本次41颗卫星的“目的地”一致,如何确保“乘客”安全顺利“到站下车”,并按照规定的分离方向和速度精准入轨,是完成此次任务的关键。为避免“下车”时出现拥挤碰撞的情形,研制团队巧妙设计“落客方案”,让卫星依次有序分离。“每层‘乘客’为一组,将筒状多星适配器上的38颗卫星分为6组,下方支承舱上的3名‘乘客’作为第7组。此外,本发火箭配套10个反推火箭,通过开启反推火箭拉开每组卫星间的距离,也可以保证彼此之间分离的安全性。”李建强解释。
本次发射的41颗卫星均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其中包含36颗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遥感卫星。入轨后,这36颗吉林一号卫星将与已经在轨的72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至此,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108颗。
2015年10月7日,由长光卫星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到现在,吉林一号已建成全球目前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以吉林一号现有在轨卫星测算,该卫星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35至37次重访,可为农业、林业、气象、海洋、资源、环保、城市建设以及科学试验等领域提供更加丰富的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对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第76次发射,是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87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76次发射。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6日 08版)
上一篇:慈文传媒(002343.SZ):熊志全辞去财务总监职务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
中新网上海3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正面临常态化防控以来疫情形势最严峻复杂的挑战,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不断刷新纪录。记者30
中新网3月30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30日18时14分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北纬36 01度,东经77 89
上海市委常委会今天上午(3月30日)举行会议,听取当前疫情应急处置和核酸筛查相关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市委书记
(抗击新冠肺炎)江苏无锡一男子隐匿行程轨迹被警方立案侦查 中新网无锡3月30日电 (记者 孙权)3月30日,无锡市在“应检尽检”人员核
(抗击新冠肺炎)官方称吉林市疫情扩散势头得到遏制 中新网吉林3月30日电 (记者 石洪宇)记者30日从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疫情防控
中新网唐山3月30日电 (白云水 孟潮)3月30日,河北省唐山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称,3月29日0时至24时,唐山市新增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 3月30日上午,秀洲区发现1例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该感染者
今天(3月30日)下午,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防控最新情况。会上
中新网天津3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30日从天津市水务局获悉,为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优势,近日,天津市将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天津
(抗击新冠肺炎)河北廊坊累计治愈出院673例 5县区恢复域内交通 中新网廊坊3月30日电 (宋敏涛 郭京泉)30日,河北省廊坊市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