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 
粗纱操作视频_如何从设备着手消除粗纱纱疵
来源: 互联网      时间:2023-06-01 14:54:21

解答:

1、长粗节是纺纱厂常见的纱疵,危害极大。织成的织物会形成粗经、错纬(织造)或横档疵点(针织)。这种纱疵很难修复,甚至造成开切、掉毛等疵点。损失巨大,有时还会遭到客户的经济索赔。偶尔出现又长又厚的缺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主要是在预纺、粗化过程中产生,主要是操作原因、设备等原因造成的。不适当的工艺设计也会产生这种纱疵。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粗纱纱疵的产生原因:剥棉罗拉、粗纱机锭翼和假捻器、粗纱机的粗纱吹管等。

3、希望能为纺织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4、如何消除粗纱中的纱疵

5、粗纱条中常出现颜色、粗细、长短不一的大竹节纱疵点,这些疵点有的分布在粗纱表面,有的混在卷装中。这些纱疵在纺纱牵伸后形成竹节、竹节等纱疵。这种粗纱疵的颜色和形状像老鼠,所以俗称“棉鼠”。

6、这种纱疵在两个尖端之间较粗,一般短30 mm,长56 mm,有的呈灰色,有的呈淡黄色。

7、通过分析,发现这种纱疵是由锭翼粗大和假捻器造成的。锭翼假捻器是粗纱成纱的主要部件。由于加工误差,假捻器内环口直径往往大于锭翼内孔直径,发生干涉。当假捻器完全插入时,

8、它的内圈会被飞片的内孔挤压变形形成内翻边,这里经常会有毛刺。粗纱通过时,容易形成两头粗中间粗的大粗结。当大粗节积累变粗时,会沿着假捻器脱落,与粗纱一起缠绕在粗锭子上,形成纱疵。

9、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取下飞片,打开不锈钢管,进一步校正和抛光飞片的深凹槽,去除毛刺,然后将不锈钢管和飞片压在一起。修复后,假捻器不干扰锭翼,从而消除了粗粗纱。

10、粗纱机下剥棉辊的改进

11、FA458和JWF1415粗纱机的下剥棉器通过旋转其后端的下摆动轴进行往复运动。剥棉刀前端两侧连接有滚轮,两个滚轮在有限的轨迹内运行,完成下剥棉刀清理法兰绒的任务。

12、下剥棉机的罗拉由小轴和罗拉组成。仔细分析小轴和罗拉的运行情况,发现罗拉内腔的外露间隙和小轴与罗拉之间的横向游动间隙较大,飞花和杂质容易进入,使罗拉运转迟缓,加速了罗拉的磨损。由于辊子不灵活操作,

13、严重影响摘棉机和与之相连的防尘罩的正常工作。下刮刀往复运行受阻,下清棉桩套易损坏,加速了下刮刀的磨损,下刮刀不容易及时剥棉;同时,挡尘板的晃动使灰尘在吹风时向其他方向飞扬。

14、但不能完全被台面吸点吸走,影响车间清洁。

15、小轴和滚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更换时,小轴和滚轮不可互换,更换量大,机器材料消耗高。由于滚筒由尼龙制成,空腔所占比例较大,停车时其变形较大,也会阻碍滚筒的运行。

16、针对存在的问题,公司对滚轮进行了如下改进:将小轴原固定滚轮端的铆钉帽改为长5 mm、直径4 mm的螺钉;辊轴段长度改为6 mm,直径为5mm;小轴另一固定端改为8毫米长,

17、直径为4毫米的螺钉;用两个685封闭轴承代替原来的尼龙滚子,轴承外圈包裹0.5 mm厚的弹性橡胶圈,加强其耐磨性;两个M4螺母分别固定两个轴承和滚轮。

18、改进后的滚轮可在其轨道上自由移动,使用寿命长。即使出现故障,也可以拆下有缺陷的部分进行更换,节省了成本。由于轴承外圈耐磨性好,滚子跳动或迟滞等不利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而解决了以前的弊端。

19、保证下剥棉刀能正确剥出杂质和短绒,有效减少粗纱疵点。

20、粗纱机粗纱喷吹管的改进

21、在粗纱工序中,如果不能及时清除粗纱机牵伸和卷绕通道中的飞花和短纤维,就容易产生纱疵。粗纱机原有的吹吸系统,吹管短,支管少,很多地方吹不到。

22、落纱时主要靠挡车器用刷子和竹竿清理附着在各工序零件表面的飞花、短纤等杂质,清理效果不好,造成纱疵多。

23、为此,将吹风管做如下改进:为减少前罗拉绕花及沟槽内积花,在吹风立管上前罗拉正对处钻了一个直径为15 mm的孔,放上一个喇叭口两头拧紧(不能漏气);停车、启动时常会发现积花从锭翼通道掉出,

24、易在粗纱上产生纱疵。为此,在横管部位钻2个直径为10 mm的孔,将前排直径为10 mm750 mm的管和后排直径为10 mm850 mm的管用胶与所钻孔连接在一起,对准假捻器口部。

25、锭翼肩上常有积花,可将吹风立管加长。保留了上龙筋盖板面吹风口功能。

26、通过实践,经以上改进后的锭翼通道内很少有杂质掉落,改善了成纱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