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 
中国史上最长的太子,三十余年治国贤才却被英明皇帝君父一手毁掉-环球视点
来源: 刘申伟      时间:2023-02-08 15:46:35


(资料图片)

清朝康熙年间,皇太子胤礽在位期间,贤良有方,多次代替康熙监国理事政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有贤明声望,太子之位长达36年。胤礽从小聪慧好学,文武精通,不仅精通百家经典、各朝诗词,而且熟悉满洲弓马骑射,再加上康熙的着力培养与宠爱,自然成为治国的好手,而众多影视剧丑化皇太子的形象、逢迎雍正皇帝则是与历史真相不符啊。在外人看来这位贤良有才的太子必是将来的一代明君,而康熙也是如此认为,但如此贤良有才的未来储君却被康熙帝一手毁掉。

胤礽画像

第一点,康熙帝自己亲手建立了反太子党。1690年,康熙帝第一次册封成年皇子,以便各位皇子发挥才能,尽心为国家办事,但无形中康熙自己却亲手建立了反太子党。这些册封的皇子中,皇三子、皇四子(雍正)、皇八子(八贤王)都是有才有德的皇子,治国之才都可以跟皇太子比拼一下。当他们得到康熙帝的册封之后,开始渗入朝廷政务,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这些皇子都有自己的野心,如何夺得太子之位呢?就要找太子的短,缩小他的势力范围,并且暗处处处与太子作对。于是围绕胤礽的太子之位就形成了太子党、反太子党两派。而身处权利斗争旋涡的胤礽面对这强大的反对势力,也逐渐开始了自己的下坡路——为了自己的储君之位,只有与众多兄弟拼死一搏。

以皇四子、皇八子为首的反太子党

第二点,康熙帝对太子抱有偏见。1690年,康熙帝在出塞之前病倒,康熙面容消瘦,16岁的太子胤礽面见君父没有表现出悲伤的情绪。这令康熙帝从心中埋下了一个种子:这个太子不疼惜我这个君父啊。所以在之后的诸多事情中,康熙都开始防范、甚至猜疑这位治国贤良啊,并且听信反太子党的一些人的谗言。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在于康熙帝对太子胤礽的偏见:这个太子不珍惜疼爱康熙君父啊。而康熙之所以有这个看法。也只是因为这个儿子在1690年没有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但事实上,身为太子的胤礽却并非如此,面对君父,他之后屡次监国掌握朝廷力量、还有众多大臣支持,都没有兴风作浪、甚至直接逼宫康熙(废掉复立之后有谋逆行径),依然以君父之礼对待康熙。但康熙却似乎视若罔闻,偏见依旧,只不过康熙一直藏在心中,直到康熙一废太子才说、自己从20年前就开始怀疑太子啊。

康熙对太子胤礽存有偏见

第三点,康熙帝老年开始出现昏庸的现象。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长寿的皇帝之一,在位61年。等到康熙去世时,他的继位者雍正都四十几了。在权利的顶峰久了,人就会开始犯糊涂,康熙就是如此。康熙年间,前期政局清明,国富民强,后期国家贪腐不堪,江河日下,而这也与康熙本身晚年的昏庸有巨大的关系。面对反太子党对太子的一些谗言、迫害,康熙许多时候竟然一一深信;为了缓和诸位皇子之间的矛盾局面,康熙用帝王之术来平衡彼此之间的力量,将太子视为一枚棋子,复立太子,但最终只让太子之位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也表现了康熙的昏庸——让皇太子胤礽再次面对众多皇子的竞争压力,只会让储位之争更加激烈,也让一位失宠太子彻底伦丧。

康熙晚年的昏庸

太子胤礽在位东宫36年,1708年因为康熙帝猜疑而废除太子之位,一年后复立,但权力斗争已让这位贤良太子行为失常、精神疯癫,最终逼宫失败被废。经过两立两废,在权利的斗争之中,胤礽从治国贤良变成了道德沦丧的幽禁之人啊——而一代贤良的太子沦落的根源就是康熙帝,反太子党的兴起就是康熙无形中杀害太子的致命一环。

太子晚年被幽禁至死

标签: 势力范围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